“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着光明。”
顾城的诗《一代人》,却是我们现在很多城市“亮化工程”的写照。
夜晚来临,我们的城市却难以蜕弃白天的杂乱和忙碌,仍是“亮不瞑目”。本来有着朦胧的剪影美的富乐山,凭空多了一些花哨的彩灯,犹如一位气质高雅的妙曼少女,胡乱擦抹了厚厚的劣质粉脂,令人遗憾;而沿江两岸,高楼大厦的外墙面,都牵拉着一排排五彩的霓虹灯,闪闪烁烁,刺人眼目。
不夜城,这样的城市亮化,带给市民的是美,是享受?城市夜晚的视觉审美观是什么?
人们对于睡眠是有要求的,夜间必须关灯睡觉,这是生物钟的自然要求。据科学统计,住在商业区或者马路边的居民,很容易患有睡眠障碍。接触过多的光源,可能会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比如情绪急躁、内分泌失调,甚至精神紧张,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已受到光污染,而浑然不觉。全世界约五分之一的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城市的灯光使夜空失色。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达60%以上的主要原因,并非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了污染。
顾城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思索:“如果光明不愿到人间来,便不强求。强求来的光明未必不仍然是黑暗。”我在思考:在尘世中,生死,哭笑,爱恨,都是人生的说明,互为补充,互为完全;在信仰的世界,暂时是永远的说明书,黑暗是光明的说明书。我们都喜欢好,但也要接受不好;我们喜欢光明,但也要接受黑暗。
由此我联想到《以赛亚书》四十五章七节的话语:“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灾祸;造作这一切的是我耶和华。”我们人所看到的“完全”,都是光明的,是好的;而神眼里的“完全”,既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太多的人,不是先改变心,而是靠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智能、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完全”,去追求“完全”,最后在律法的咒诅中,在现实的生活中,被自己的想法高高抬起,又重重地摔下。
我又思考了《肺立比书》二章五节的话语:“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没有基督的心,“完全”是挣扎,是纠结,是痛苦;接受基督的心,“完全”是平安,是顺服,是喜乐。城市的心也需要发现真理,城市的心也需要撇弃自我。神给我们一双黑眼睛,是让我们夜晚闭上它,而看希望的黎明。
安得星空灿烂,月光皎洁,甜美入梦?不眠的城市,请你闭上你那华丽的眼睛,享受造物主所赐的安息吧!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生成时间:0.9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