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麦基洗德的等次和亚伦的等次有什么区别?
答:在《创世记》14章、《诗篇》110篇以及《希伯来书》里记载了很多有关麦基洗德的内容。
“麦基”的意思是“王”,“洗德”的意思是“义”,“麦基洗德”的意思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撒冷”是耶路撒冷古时的称呼。
亚伯拉罕击败了基大老玛的联合军,拯救了所多玛的五王。亚伯拉罕凯旋而归时,出去迎接他的就是这位王。那时,亚伯拉罕将十分之一献给了撒冷王麦基洗德。
在《希伯来书》中,作者把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的耶稣与按照利未子孙的等次为祭司的人进行了对比。
若想了解两种祭司职分作为比较说明的理由,首先要了解记录《希伯来书》的历史背景。
犹太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直停留在迦南本土,相信犹太教的犹太人,即希伯来人;第二类是海外移民,分散在海外的犹太人(希伯来人);第三类是在分散到海外的犹太人中,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重生的基督徒犹太人(希伯来人)。
《希伯来书》是写给希伯来人的第三封信,他们在相信传统犹太教的时候便认定耶稣基督就是弥赛亚,得救了,从而遭到了犹太人的逼迫,经受着重新回归犹太教的诱惑。而且,当时罗马皇帝被推崇为神,他们同时遭受着要求他们放弃自身信仰的逼迫,处在双重逼迫的困境中。为了免遭逼迫,有些基督徒甚至想回归犹太教,也有些人开始回避聚会。
《希伯来书》2章1节以“恐怕他们随流失去”来表明,说明他们的意志确实已经摇动了,因而需要将他们心里的基督和救恩的价值重新唤醒。因此,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写了《希伯来书》,将相信律法的犹太人的生活与脱离律法的基督徒的生活进行了对比。
照亚伦的等次为祭司的职任是有限的,死后还得更换新的祭司。但是,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是永远不变的。亚伦子孙的祭司属于时间界,麦基洗德的祭司是属于永远界。
亚伦子孙为祭司的在给别人赎罪前,首先要让自己罪得赦免。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软弱的,也在犯罪。但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的,不需要为自己献祭,因为他不是出于人。耶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藉童女之身出生,没有罪。而且,在亚伯拉罕给麦基洗德献十分之一时,利未已经在亚伯拉罕身内了。亚伯拉罕给麦基洗德献十分之一,麦基洗德祝福亚伯拉罕,所以麦基洗德当然是在亚伯拉罕之上。
耶稣是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亚伦子孙当然无法与之相比。圣经里记录撒冷王麦基洗德无父无母、无族谱,而且无生之始,无命之终,这与神的儿子相似。耶稣的出身正是这样,没有父亲,是藉童女之身由圣灵感孕而来,也没有族谱。所以说,麦基洗德的族谱与耶稣的族谱相似。
总之,利未子孙的祭司生命有限,不能永远洗净百姓的罪,因为他们自身也被软弱所困。他们所献的祭只能洗净一次的罪,不能永远赦罪。与之相反,耶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只一次献上自己就永远地赦免了我们的罪。
如果利未子孙的祭司没有瑕疵,也就不需要照麦基洗德的等次立祭司了。
如上所说,《希伯来书》是在得救的希伯来人信心动摇的时候记录的。当时,那些敬虔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将摩西视为国父,不承认从拿撒勒出来的青年耶稣是弥赛亚,于是逼迫得救的希伯来人,得救的希伯来人在这样的逼迫下开始动摇。“撒冷王”直译过来就是“仁义王”,基督所做的就是在这地上成就义。
在《马太福音》3章中,当施洗约翰拒绝给耶稣施洗时,耶稣说:“你这样按手给我施洗,是为成就诸般的义。”正如要成就义与平安的话语所言,若想我们与耶稣之间达成和平关系,必须先解决我们罪的问题,这样才能成就神的义。耶稣担当了所有的罪,在十字架上处理了这些罪。律法只是把我们引到耶稣面前的训蒙的师傅。前约是被废止的,后约是立定的。
摩西为了希伯来人从神那里接受了律法,可以说他是家中的仆人,耶稣才是建立这个家的创造主的儿子,二者差别之大,无法相比。希望我们能在律法根本无法企及的恩典之下生活。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生成时间:0.4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