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大望文化高地是在2006年5月——我们一家刚来深圳不久,那时还打电话询问了文化高地的情况,对方说文化高地正在规划之中,还说了大致的地理位置。因为寻访心切,我还专门用一天时间到了梧桐山下的大望村和紧挨着的那一片山脉,结果找了几个小时也未见其踪迹,倒是发现了交通更为便利的刚有雏形的梧桐山艺术小镇。后来的几年,随着梧桐山艺术小镇的迅速崛起,便渐渐淡忘了大望文化高地,甚至误以为文化高地就在梧桐山艺术小镇所包含的附近几个村落内,直到最近从别的地方了解到大望文化高地的展览信息,才确定其为独立于梧桐山艺术小镇的一个文化区。既然是独立的,那一定要去看看。去之前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说那里没有公交车,到大望村后还要走几百米。
坐211路公交车到大望村小学下车,穿过一段近百米长的村街,突然发现一片与周围的民房截然不通的新建筑,一看其设计就像是一个创意园区,误以为已经到了文化高地,一问才知道文化高地是在马路对面往山坳里的一条绿道里面,路口还有一块大大的“大望文化高地”的牌子。在创意园区的一个展览馆里看了水墨和油画混杂在一起的展览后,我顾不上吃午饭,赶紧往文化高地方向的绿道快步走去。
刚走到几十米远,就看到一个文化广场,广场入口处的牌子上写着“大运驿站”,旁边有几个雕塑,更吸引眼球的是广场上矗立着的用集装箱改建的公共厕所和另一座已经闲置不用的“建筑”。
文化高地应该就在这儿吧?我这样想着。没有发现在图片中看到的建筑,就继续往前走。之后,又连续两次以为到了,走近才发现“大望文化高地”的牌子又指向前面的方向。我开始有点紧张,因为一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车开过,又是在密林中,我单枪匹马的一个女人,万一……这样想着走了一会儿,发现路上的行人稍微多了起来,还看到一个身着道服的青年男子骑着一辆山地车,觉得有些新鲜,就多看了他两眼。到了一个岔路口,发现除了通向文化高地的又一个指示牌外,还有一个指向岔路的“弘法禅修中心”的牌子,这是一个拐向密林深处的更为神秘的去处。那个青年男子应该就是在这个禅修中心的吧?我甚是好奇,很想去这个禅修中心探一下秘,但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去,而是继续向我的目的地走去。 绿道两边是茂密的丛林、荔枝园,还有几个水塘、风车,旁边的牌子上写着“阿甘垂钓园”,却只看见水塘远处有一个白衣飘飘的老者在垂钓,宛如一位仙人。联想到“禅修中心”,莫非这位“仙人”也是在此禅修的?
终于到了一个建筑稍微密集的地方,从一栋平房中传来一阵喧哗,好像是一个农家乐,有几个人在那里吃饭。紧接着,大望文化高地的一片较有特色的建筑出现在眼前。心里面不由发出感叹:这么一个隐秘的地方,恐怕只有像我这样喜欢探秘的人才能找到!当然,心里面更佩服的是最初发现这里的开发者:一位毕业于陕西美院的画家,因下海经商积累了一些资金后出资创建了这么一个文化艺术区。
艺术区大概有十几间艺术家工作室、一个展览区、一栋两层楼的办公区和一个陶艺展厅。可能是我到那里时正是中午的缘故,在整个艺术区也没见到几个人,一共就两个展览区、两个陶艺厅的工作人员和一个波兰籍的年青女画家。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想造访艺术家工作室,结果只见到这么一个语言不通的女画家,心里面不免有些失望。问了一下展厅的工作人员,他说目前这里就只有五六位艺术家,除了这个波兰女画家外,还有一对英国艺术家夫妻和荷兰的陶艺艺术家,这会儿他们都有事出门了。在一个小型展厅里,只见波兰女画家那几副“不同动物面具的人体”的油画以及一些陶艺作品;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的陶艺展厅加工作室,有两个女孩在整理和打扫卫生。
可能因为时间比较长、人又少的缘故,整个区域好像缺乏精心的打理,建筑也显得有些旧。比起深圳其他几个热闹的艺术区,这里有些凄凉。可惜了这么好的地方!
来之前通过百度在比较了解内情的一个作者文章里介绍,文化高地在2008年就创立了,因为准入门栏太高,致使这里一直门庭冷落。创建人除了想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外,还有明确的商业意图,就是要求进驻的艺术家必须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能够给他和艺术区带来较高的艺术及商业价值,而且艺术水准的高低都以他个人的标准来判断,符合他标准的艺术家还要每年给他提供五六件作品,这样才免费提供给艺术家一间工作室和住处。适当的追求商业回报,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怎样让创建方和艺术家都得到双赢?怎样将文化区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怎样健全文化区的艺术生态?……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再怎么谈艺术理想、商业意图都不现实。
带着丝丝遗憾走出艺术区,紧挨着艺术区的后面有一栋新建不久的黄色平房,一看就感觉挺温馨的,靠着路边的庭院小景和自制秋千也颇有趣。因为没有标牌的缘故,我误以为是艺术区的一部分,正要往里走,被一位蹲在路边的中年男子叫住了,说不能进去。问这里是做什么的,他也没具体说,只说是一个小孩子们的基地,庭院里也确实有几个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在荡秋千、玩游戏。今天不是周二吗,应该是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啊,为什么他们没去学校上学呢,而且这么大的一栋平房也没有一个标牌。够神秘的!
再沿着绿道往里走,是一片荔枝林和几个农家院子,荔枝林里面有很多鸡、鸭,林子不远处的空中有一条高速公路穿林而过。我想也许走到高速公路,就能坐公交车到市区,就问那位蹲在路边的男子。
“你走到天亮也走不到有公交车的地方,远着呢。”他说。
“那这条绿道一直走到头是什么地方呢?”我又问。 “龙岗大运村。”
是这样啊!原来,为了201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深圳市政府出资开山劈地的专门修建了这么一条省级林中绿道,开展徒步和骑行项目。用如今正流行的那句话形容:有钱就是任性!别的避开不谈,作为一个深圳人,能享受到这样高规格的绿色福利,也感到挺幸运的。
时间不早了,看来只能往回走到来时的地方坐车回去了。
一路上虽然带着对艺术区的一些遗憾,但对自己又发现了这么一块世外桃源而兴奋,尤其这条密林绿道,喜欢徒步的我,心里面已经开始筹划着什么时候和家人朋友来一次绿林徒步。在这样一个终年绿茵蔽日的绿道行走,一定别有一番惬意。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生成时间:1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