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铁环中线长龙站下车,经过一段杂乱的街道,一群富丽堂皇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那就是文博宫。
百度百科里介绍说,文博宫是南中国最大的仿古集群式建筑群,其建筑跨越了七个历史朝代,无论是汉门广场的大气磅礴、入门大厅的气势恢宏,还是多功能厅的高档典雅,均为国际一流;秦汉和唐宋两条购物街,汇集中华56个民族风情艺术品的明清大街为国内唯一。
作为目前国内单项面积最大的古玩珠宝艺术品交易中心,去之前,我并没有对这里报太大的期望,心想不外乎就是一些珠宝呀、玉器呀、陶瓷呀、红木家具呀、书画呀这些玩意儿,看得太多了,早就没有了新鲜感,没想到走了一圈后,还真发现了一些值得一看的东西。
对那些太高大上的东西,因为看得太多,又买不起,并不太吸引我的眼球,倒是对那些亲民一点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带着这样的期待,还真发现了一家瓷器屋。我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瓷器,尤其是对景德镇瓷器的精美绝伦情有独钟,对青花瓷的高贵典雅尤为喜爱。可惜的是,因景德镇瓷器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艺使得其一直居于贵重物品之列,只能成为藏家和富有人家的装饰品,我等庶民也只能过过眼瘾。有幸的是前段时间一位景德镇作家赠我一只珐琅彩的艺术花瓶,但区区陋室,没有一块适合摆放的地方,只能放入盒中收藏起来;另有一位景德镇的企业家送我一套他家自产的粉彩日用瓷,也因为舍不得用,还放在那里。
关于中国的瓷器,在行业内有这么一种说法,在改革开放之前,一说起“瓷器之乡”,非景德镇莫说,但改革开放后,由于景德镇瓷器产业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始走下坡路,“瓷器之乡”逐渐被潮州、梅州取代,甚至其他几个地方也开始自封为“瓷器之乡”,这让自古就因瓷器闻名于世的景德镇人情何以堪?关于“瓷器之乡”之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一个旁观者,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名分之争而已,同为生产瓷器,因为土质不同,生产出来的东西表面看来好像没多大差别,实际上却有本质上的不同,景德镇瓷器之所以自古就闻名于世,是因为其特殊的土质能经一千多度的高温窑火,使其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也不会变色变形,其特殊的工艺又有“薄如纸、白如玉、亮如镜、声如謦”的美誉,而其他地方的瓷器因为土质不如景德镇,只能生产抗氧化能力比较低的低温瓷,时间长了就会退色、变形。因此,景德镇瓷器主要作为贵重物品观赏,而其他地方的瓷器则主要为日用瓷。
我要说的这家瓷器屋是一家梅州瓷器厂家的直销点,瓷器种类比较齐全,除了价格比较昂贵的大件的艺术瓷、工艺瓷,也有价格比较低廉的小瓷器。抛开“瓷器之乡”之争,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我还真被这里的一些小瓷器所吸引,有圆形、椭圆形的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瓷器,还有做成各种不同的动物及荷叶造型,因为是空心的,所以都能浮在水面上。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空心小瓷器,觉得挺有意思的,价格又不贵,五元十元一个,就毫不犹豫买了几个。拿回去放在储有水的玻璃容器里,乌龟、金鱼、荷叶、小鸭子,都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此时我才有点醒悟,这广东人就是有生意头脑啊,景德镇瓷器再好,但也只能成为藏家把玩的奢侈品,进入不了寻常百姓家,而潮州、梅州之所以敢封“瓷都”,是因为他们的产品普及率高啊。没办法!
从瓷器屋出来,靠北面的一栋建筑叫“祥山艺术馆”,里面有瓷器和书画艺术展,要签名才能进去。心里面嘀咕着“看个展览还要签名啊”走近展品,这才发现,这些可不是一般的瓷器啊,全是古代的,一件作品少则百十万、多则上千上亿,都是宝贝啊。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欣赏古代瓷器,那真的是名不虚传啊,几百年的作品,至今看来仍跟新的一样,只有极少几件有裂纹,其他的都非常完整,画面和色彩都也是非常的清晰。作品以清乾隆、雍正年间的为多,画面和色彩也最丰富,大致达官贵人出游的画面,小致平民垂钓、下棋、喝酒、聊天,小孩子玩耍等,充分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画面。仅从这些瓷器就可以看出,“乾隆盛世”并不是传说。相比之下,别的年代如康熙、咸丰、光绪,还有更远一点的辽代等,作品少不说,画面也比较单调、僵化,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与瓷器相对应的国画展也都是名家精品,几乎都是在世的各画院的院长作品;其中有一位画家还很年轻,只有四十多岁,与其他画家传统的山水花鸟不同的是,他更有一种探索精神,用传统的纸本、水墨画出一组反映时代面貌的女青年画像,让人眼目一新。
两条三层楼的仿古购物街,一楼主要是店铺,二楼三楼除了少量的店铺,还有一些画廊、文化公司。其中有一个叫“美成艺术空间”正在进行一个当代艺术展,有油画、版画和雕塑,都是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新写实、超现实、抽象表现,有潜意识的呈现,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夸张、批判、嘲讽,还有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等等。每个人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才呈现出这样具有个人印记的画面,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繁荣的外表下所潜藏的危机。一群入世不久的年轻人能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作出这样深入的思考,实在难得。
从美成艺术空间出来上三楼,是“318艺术商城”,一家网络艺术品公司,大东家是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连美术馆这样的展览机构也开始走向艺术产业化的道路,看来艺术的流通已经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艺术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收藏品,而是可供消费的特殊商品。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特殊商品能进入普通百姓家,那我们这个国家就真的强大了。
连续走了二三个小时,也看得差不多了,才感到又累又饿,看时间快到中午一点了。在里面找了一家素食馆要了一份三菜一汤的快餐,十五元,还有免费wifi。里面已经有几桌身着袈裟、麻衣的僧侣或准僧侣,在吃饭的过程中又进来几个,而且都很年轻,个个红光满面,不胖不瘦,显得很健康。原来这里有不少佛教用品商店,还有佛堂,供人参拜的同时,也算命测字,甚至还有店主将石佛摆在门外,面前燃着香火,路过时正好遇见一个人在那里虔诚跪拜。这些僧侣或准僧侣应该就是在这里开佛堂或佛教用品商店的吧,看他们个个衣着光鲜、红光满面的样子,生意应该不错。
吃好喝好后,又去一个展厅看了国际摄影展,除了少数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俄罗斯,大多数是罗马尼亚的摄影家作品。因为不懂摄影,只能说一些摄影家们的摄影技法很独特,能将一件平凡的物体拍摄出特殊的效果,实在不简单。其中有一位罗马尼亚摄影家的作品印象比较深刻,他的那一组作品乍一看像光芒四射的太阳,走进仔细一看,原来是城市的高层建筑经过他的特殊拍摄后呈现这样的效果。还有一个专门拍石头纹理美国摄影家,通过特殊拍摄将石头复杂纹理的清晰呈现,让人看到了岁月的沈淀和生命的印迹。 珠宝、玉器、古玩、书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就像刚吃完的那份快餐,对重口味的我来说,虽然稍嫌清淡,但也基本满足了。可惜,就是通向地铁口的这段街道有点煞风景。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生成时间:1.8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