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朝鲜时代至今,有一群明智睿哲的商人,被称为“开城商人”。他们勤俭节约,诚信守用,互帮互助,迥然不同于只顾眼前利益的普通商人。他们看起来冷酷无情,惜金如命。朝鲜末期,清朝的布匹商、日本的杂货商遍布全国,唯独在开城站不住脚。由此可知,开城的商业主权多么强大。“开城商人”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也要掰开花,但需要慷慨解囊的时候却毫不吝啬,出手大方。乞丐来讨饭时,他们不但不施舍,反而无情对待,“这个废物,狠狠揍他!”这样做,意在打碎乞丐只想乞讨的心态,之后给他本钱做生意。
他们是销售达人,从小勤俭自持。对他们来说,市场调查、消费者调查是经商的基本要素。他们谨守诚信,即使刀架脖子,也绝不做有损于他人或国家的事情。这种原则和气概,使他们的传统一直保持了500年。他们视为最宝贵的生意本钱不是财物,而是信念,即勤俭、诚信、互助。
2.《路加福音》16章里记录了一个管家的故事。一开始,管家谨慎管理主人的财产,一丝不苟,本钱和利息都分文不差地收回来。他以为不这样做主人就会辞掉他。在他心里,主人是冷酷无情的“开城商人”。但万万没想到,主人却责备他浪费财物,是个不义的管家,并解雇了他。“浪费”的意思是用错了地方,没用在正处。主人这样说,是因为管家没有以主人的心,而是以自己的心管理了财物。
管家被解雇后无处可去,非常可怜,“锄地无力,讨饭怕羞。”他曾经以为自己精明能干,如今才明白自己是无用之人,从而感受到了主人的恩慈和百般忍耐。主人的心意是“怜恤”!他恍然大悟,“我知道怎样做了!”他叫来欠主人债的人,一一减免债务。这时,主人夸奖了他。
管家自以为是时,以自己的标准做事,误解主人的心。原来,主人看起来疾言厉色、冷漠苛刻,心里却充满怜恤与慈爱。我们只要处境稍微好转就懒洋洋,稍微蒙恩典就飘飘然。因此,神不能一味地对我们和蔼可亲,有时只能冷酷无情。面对事情时,我们心里应该划清界限,弄清到底是出于主人的恩典,还是出于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恩典当成恩典,脱离骄傲,归荣耀于主。管家发现了这样的世界,向主人敞开了心门。从此,他撇弃自己的心,以主人的标准去处理事务。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生成时间:1.172秒